【聯合晚報╱記者李樹人/美國芝加哥報導】
2007.06.04 03:23 pm
幾乎每個乳癌患者都畏懼化療,歐美研究最近一兩年發展出基因晶片,只要一滴血,病人就能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接受化療,不過,篩檢費用可不便宜,一次得花上10萬元,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準備引進這項新技術。
第43屆美國腫瘤學會正於芝加哥舉行,國內治療乳癌權威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侯明鋒也前來參加,他表示,個人化醫療、個人化評估,將是未來乳癌治療的主要趨勢。
他說,最近歐美研發出基因晶片,今年美國腫瘤學會年會都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,一旦篩檢出某種基因,代表患者容易復發,就需要接受化療,如果篩檢結果為陰性,病人即可免除化療的痛苦。
侯明鋒認為,從基因去研判病人未來的預後狀況,已經成為治療乳癌的一種趨勢,儘管基因晶片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,卻是目前最好的預測方式,只不過,篩檢費用實在太高,可能只適合一些經濟能力許可的病患。
除了基因晶片之外,本屆美國腫瘤學會年會也有多項有關乳癌治療的新發現,一旦乳癌轉移至腦部,即無藥可用,但研究顯示,「泰克」(Lapatinib)及「結瘤達」(Xeloda)兩種新藥合併使用,讓晚期乳癌患者有了一線生機。
臨床顯示,約有兩成病人在合併接受兩種藥物之後,腦部腫瘤縮小了一半以上,四成患者的腦部腫瘤可以縮小四分之一,有效延長存活期。
【2007/06/04 聯合晚報】@ http://udn.com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